11月27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决赛在线上开幕。该比赛由国家级试验示范中心联席会物理学科组、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主办,南昌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省的480多所高校,1600多支队伍踊跃参赛,初赛参与人数高达2500多人。经过初赛的层层角逐,共有97支队伍参加决赛(自选类)。
西南大学代表队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1名本科生组成。在谭兴文、孙凯两位领队老师的带领下,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由杨铁、张巧明老师指导的、物理学院学生王志煜、西塔学院学生向琳呈现的“用于磁化磁场探测的无源传感器设计”作品斩获一等奖;由谭兴文、孙凯老师指导的“阻尼振动实验研究”和邓涛、唐曦老师指导的“激光辐射下反射镜的热变形”两个项目获二等奖;由孙凯、谭兴文老师指导的“利用CCD测量蔗糖溶液旋光度”和张巧明、邓涛老师指导的“温差电动势的测定与热电偶温度计的标定”两个项目获三等奖。
决赛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现场讲解10分钟,实验展示5分钟,问题回答5分钟。每个赛场有8名专家听取汇报并提问打分,参赛者需在严格计时的基础上完整讲解整个作品逻辑构架并完成现场展示、问题答辩。该竞赛模式灵活且极具专业性,对参赛者的现场应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极高,有利于积极推动物理类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两位选手经过从暑期至此长达4个月的备战,在指导老师与各位同学的支持下,最终在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本科创新创业中心参与了决赛答辩。经过紧张的10分钟讲解,两位同学进行了考验难度最高的5分钟实验展示环节,整个实验展示精确无误。随后的答辩环节中,专家就仪器原理、精度、材料特性及误差分析与选手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整体流程一气呵成,展现了西大学子的学术风采。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把以学生科技竞赛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学院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搭建本科生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途径,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物理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自学院创办创新创业发展中心以来,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工作得到进一步支持和大力发展,参加多种物理竞赛并多次斩获佳绩。谭兴文、孙凯、张巧明、杨铁、邓涛等教师组成的实验参赛指导团队尽心尽责,身躬力行,帮助各届学生改进项目,并为他们量身定制各种方案。因此,学院在近几年的各类物理比赛中佳绩连连。接下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将会继续总结经验、优化项目、全力以赴,争取更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个人介绍
王志煜
物理实验,创新难能可贵,时间的积累与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还有一个重要的点,便是因时制宜。找到自己项目之核心,对不同的比赛应采取不同的打法,这需要认真解读赛事核心目的,据此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良包装,才能打动评委。
同时应多与老师交流,与队友交流,与其他经验丰富者交流,跟进时事,选取巧妙的切入点,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最后是一定要用心地投入,如果要做就要做好,任何用心投入过的事都会有成果。
向琳
实验过程磕磕绊绊,但收获颇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撰稿:杨铁
图片:谭兴文
审核:邓涛